虎杖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活动预告丨著名书法家马华林老师亲临上林湖 [复制链接]

1#
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 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713927292293087593&wfr=spider&for=pc
      辞旧迎新新年快乐鼠年吉祥      

丨春联与“桃符”

据说贴春联的习俗,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,这是有史为证的。此外根据《玉烛宝典》,《燕京岁时记》等著作记载,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。

在中国古代神话中,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,当中有座山,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,树梢上有一只金鸡。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,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。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,门边站着两个神人,名叫神荼、郁垒。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,神荼、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,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,送去喂虎。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、郁垒。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,放在自家门口,以避邪防害。后来,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、郁垒的名字,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。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。

到了宋代,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,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,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,三则装饰门户,以求美观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,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,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。

1月18日送福赠春联

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邀请

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马华林老师等

现场写春联送福字!!!

辞旧迎新

旧岁又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

丨拜年与“压祟”

众所周知,大年初一都会相互拜年。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,头顶长独角,口似血盆,人们叫它“年”。每逢腊月三十晚,它便窜出山林,掠食噬人。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,躲在家中,直到初一早晨,“年”饱餐后扬长而去,人们才开门相见,作揖道喜,互相祝贺。

传统意义上的红包也叫压岁钱,是过农历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包裹的钱。

关于压岁钱,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。古时候,有一种小妖叫“祟”,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,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,接着头疼发热,变成傻子。因此,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,叫做“守祟”。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,视为心肝宝贝。到了年三十夜晚,他们怕“祟”来害孩子,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。孩子玩累了睡着了,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,夫妻俩不敢合眼。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,吹灭了灯火,“祟”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,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,吓得“祟”逃跑了。第二天,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“祟”的事告诉了世人。

从此,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,当恶鬼妖魔或“年”去伤害孩子时,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。

1月25日-27日派发红包

丨元宵与“团圆”

相传汉武帝时,宫中有一宫女,名叫“元宵”,长年幽于宫中,思念父母,终日以泪洗面。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,便对汉武帝谎称,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,要逃过劫难,唯一办法是让“元宵姑娘”在此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,并由所有臣民张灯供奉。武帝准奏,元宵终见到家人。此后,便形成了元宵节。元宵节吃汤圆也由此流传开来。。

汤圆亦称“浮圆子”。宋代周必大所写《元宵煮浮圆子》诗,有云:星灿乌云里,珠浮浊水中。煮汤圆时,开锅之后漂于水上,煞是好看,让人联想一轮明月挂在云空。天上明月,碗里汤圆,家家户户团团圆圆,象征团圆吉利。

因此,吃汤圆表达的便是阖家团圆的美意。传承和热爱,便在此传统中国文化中展开。吃元宵,赏花灯,猜灯谜,给你不一样的上元节。

2月8日煮汤圆吃元宵团团圆圆

看到这儿

你是否已经嗅到一股浓浓的年味儿

和飞逝的岁月抵抗

在华光流转中

保留一份质朴真切的美

文末

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

全体员工

祝愿大家新春快乐

五福临门、喜气盈门

鼠年大吉

扫码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